“智慧養老”助力幸福晚年
67歲的刁艷芬家住北京市朝陽區八里莊東里社區,現在每次出門都戴著一個智能腕表,“按一下就能看見血壓、心跳,用著特別方便。”這個智能腕表是2016年朝陽區八里莊街道“健康家e養老計劃”進行試點時發放的,刁艷芬成了八里莊街道智慧養老計劃的第一批受益者。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智慧養老成為中國老齡事業與產業發展的方向之一。人們正通過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智能硬件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優化養老資源,提高養老服務質量水平。
醫養結合智慧助老
“十三五”規劃提出,要“建設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其中90%以上的老年人要在社區居家養老。因此,緊密聯系居民住戶的社區在智慧養老服務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為刁艷芬提供智能腕表的朝陽區八里莊街道是北京市社區智慧養老建設的先行者之一。2016年9月,八里莊街道在八里莊東里、八里莊西里、十里堡等3個社區進行“智慧養老·醫養結合”試點,面向社區內老人發放了350塊智能腕表。
智能腕表可以隨時監測佩戴人的血壓、血氧、心率等基本健康數據,還設有一鍵呼救、親情撥號等簡易操作功能,為老年人提供安全保障。“我之前在馬路上等車時突然摔倒了,兩分鐘之后才站起來,”刁艷芬告訴筆者,“那時要是有這塊表就方便多了。”
智能腕表還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監測數據與老人親屬、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云同步”。據八里莊街道健康家e養老服務中心主任衣大利介紹,八里莊第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醫療團隊會隨時監測老人的健康數據,若發現異常情況將馬上與老人聯系。“如果老人通過腕表呼救,社區醫療團隊可以在15分鐘內趕到老人家中,確保及時施救,保障老人的生命安全,推動實現醫養結合。”衣大利說。
除了智能腕表,八里莊街道還開設了科普體驗廳,配備虛擬運動機、自助健康管理桌等設備,方便老人活動,用智能化手段實現對老人健康的風險評估及干預管理。
老齡事業加快發展
中共十九大報告強調: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為養老產業注入新的活力。中國人民大學智慧養老研究所所長左美云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智慧養老對我國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2.41億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去年新增老年人口首次超過1000萬。
“我國現在老齡化的速度越來越快,邊富邊老的情況可能會和無人養老相交織。因此,通過智慧信息技術手段來進行老年護理和服務是很重要且必要的。”左美云說。
“智慧養老”成為近年來政府文件的高頻詞匯。
2012年,全國老齡辦首先提出“智能化養老”的理念,鼓勵支持開展智慧養老的實踐探索。
2015年,國務院印發《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
2017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計劃在5年內建設500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社區,這意味著智慧養老駛入發展快車道。
服務體系日漸完善
當前,全國不少地方開始探索智慧養老模式。例如,浙江省嘉興市下轄的海寧市為1200多名失智老人發放定位手環,建立失智老人數據庫,以降低老年人走失風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瑪納斯縣為社區老人發放“一鍵通老人服務定制機”,老人需要生活幫助、上門服務時,只需按下按鈕即可呼叫中心客服人員;安徽省則將鼓勵機構開發可進行人機對話、為老年人服務的機器人、按摩設備等。
但整體而言,智慧養老作為新興業態,尚處于初級階段,其培育發展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
對于智慧養老未來的發展,左美云認為,智慧養老要以養老服務為中心,其目的應該是從服務端去方便老人。“所謂智慧養老,養老是核心、是‘皮’,智慧是‘毛’。也就是說,技術手段易得,關鍵是要通過技術把養老服務體系搭建和完善起來。只有有了一塊扎實的‘皮’,才能有鮮亮的‘毛’。”
智慧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正在穩步推進。據衣大利介紹,八里莊街道未來1年內將發放100張智能床墊進行試點,實時監測老人心跳、翻身、睡眠質量等數據;具有提醒功能的智能藥盒也會在今年推出。“我們針對不同老年群體推出了有針對性的養老服務方案。例如,智能床墊針對失能、生病、半自理的老人,智能藥盒針對記憶力差的老人。此外,還會向孤寡老人群體推出設在腰帶上的行為監測設備。”衣大利說。
在左美云看來,智慧養老包括智慧助老、智慧用老、智慧孝老,而現在在助老上的實踐較多,在用老、孝老方面則要加強。“通過智慧信息技術手段和老人做精神層面的交流也很重要。”左美云說。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