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的兩個發展困境
社區養老,就是在社區建一個嵌入式的機構,為就近老人提供文化生活、康復等活動空間,兼顧日間照料、助餐、醫療、喘息、長期照料等服務,基本滿足老人晚年需求。老年人不愿意變更生活方式,離開熟悉的環境,社區養老滿足了他們這一需求,且能做到廣覆蓋,是目前大多數老人愿意參與的養老模式之一。
-01-
場地少、空間小、收入單一,社區養老運營難
發展社區養老,實現廣覆蓋的社區養老體系,首先得解決場地問題。
目前,社區養老設施多依托社區的物業設施設立,如某些社區在建設時就會留有共建配套設施,可供養老服務機構使用。但在一些社區附近并沒有可供使用的設施,大大限制了社區養老的推廣、覆蓋。
不光場地數量不足,社區提供的養老設施場地面積普遍較小,很多地方都只有幾百平方米,大多在300平方米到600平方米之間,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只能設置一些老年人常見的活動設施,如娛樂設施、康復設施等,無法設置護理空間、床位,無法提供喘息服務、日間照料等護理服務,更別提長期照護,不足以滿足社區養老的所有需求。
由于場地有限,社區養老機構提供的服務多是無償的,收入來源單一。即使各地政府都有補貼,但對機構運營而言只是杯水車薪,不足以支撐社區養老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解決不了運營難題,養老服務企業往往難以為繼。
近兩年出臺的新政策要求,社區養老設施應按面積、社區人員配備,各個城市雖略有差別,但都對面積、床位做了具體要求。比如,廣州市要求各街鎮的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面積大于1000平方米,至少配備10張常住床位。旨在幫助解決老人困難,便利附近家庭,增加社區養老服務收入,支撐其運營發展。
新政策推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比如,新建社區可將社區養老設施規劃其中,但對老舊小區,找到符合上述條件的場地更加困難。還有,各地政府扶持力度不一,一些區域政府負責了前期的裝修設計、設施采買,后期交給企業運營,相關企業負擔就輕一些;一些區域則希望社會資本深度參與,養老企業負責一切前期投入,運營負擔相對較重。這種情況下,個體發展就會不平衡。
在社區養老建設中,政府、企業都在摸索階段,但總體上,國家、各級政府都在重視這個事情。
-02-
“三位一體”模式,以大帶小盤活區域資源
社區養老屬于普惠型服務,收費標準不高。即便有了新政策的支持,但服務設施前期投入重,后期收入有限,企業想要“自力更生”還很艱難。但要建立多維、多利、多元化立體的養老體系,社區養老就一定得做。保利發展推廣的“三位一體”中國式養老模式,或許是出路之一。
三位一體,以機構為專業支撐、以社區為服務場景、以居家為服務終端。機構是核心,即要做強養老機構,在重點城市、重點區域布局大的養老機構,配置完善、專業的團隊,將其作為中央護理站,待其成熟,再覆蓋周邊社區,以大的養老機構帶動小的社區養老服務,以中央護理站帶動社區、居家養老。這樣,整個區域的醫療、人力資源共享,既可解決居家、社區養老服務人員不足、專業程度不夠的問題,也能減少社區養老的人力成本,推動其健康發展。
三位一體模式是保利發展在做了大量市場調研,考察日本、美國、歐洲等多個國家的眾多城市后,不斷研究老年人的需求,探索新的方案,于2015年提出的。此后,通過幾年的運營,驗證了這種模式的可行性,并于今年在全國各地大力推行。北京、浙江、廣州等地的社區已經落地,推動了當地社區養老服務的發展。
養老屬于民生工程,政府力量有限,以提供保障性的剛需服務為主,不能完全覆蓋老年人群的各類養老需求。這一模式提供了企業配合政府推動養老體系建設的一套方案,對社會力量參與、推動社區養老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03-
兩個發展困境,5~10年有望突破
相比歐美等老齡化國家,中國是跑步進入到了老齡社會。速度快,但社會發展水平、配套設施與政策、國民對老齡社會的認識水平還遠遠沒能匹配。要充分發揮社區養老服務在整個養老體系中的作用,至少要突破兩個困境。
意識困境。
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孝”與無微不至的照顧密切相關,把老人送到機構、社區養老,而非在家中照護,讓外人看了“壞名聲”。對老人來說,子女健在卻不能依靠子女,也容易被人說閑話。這些觀念是阻礙養老服務體系發展的一大因素。
突破意識困境,必須重視培養新的養老觀念。國家、機構、企業等應合力引導,共同推動養老意識和觀念改變。其實,在現有社會條件下,上班族壓力大、可支配時間少,照顧老人無法“事必躬親”的社會現象已被認識、接受,很多老人也愿意想方設法減輕子女的壓力。假以時日,觀念的轉變是必然的。在步入老齡化較早的國家,養老意識已經轉變,老人不依托家庭、親人,規劃個人的晚年生活早已成為常態。
其實,從60歲到80歲、90歲,老年人每個階段有不同的晚年生活方式。“養老”不單指作為剛需的照護,也包含著早期的健康管理、生活規劃。老人應把重要的精力放在老年生活的前期,享受生活的美好;到了后期,需要照護等剛需服務時,交給專業人士就好。
消費困境。
我國養老體系和政策還不完善,沒有解決老年人的消費問題。現在,很多老人愿意嘗試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但對“收費”很敏感,有些服務一旦要收費,老人就不愿意了。這也是影響養老服務推行的一個阻礙。如何讓老人敢于、愿意、舍得花錢買服務?國家要給予老人足夠的保障。比如,建立長護險制度,讓老人在需要接受長期照護時不擔心付不起,就可以大大減輕老人在資金方面的壓力。
預計經過5~10年的發展,我國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狀況會得以改善,很多政策得到完善,老人的種種疑慮將被打消,市場也會越來越成熟。
相比其他國家,我國進入老齡化速度快、人口基數大、地域寬廣,并不能完全借鑒他國模式。在同一政策下,各地政府步調一致也很難實現。所以,在探索養老服務的路上,很多都得靠自己摸索,以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養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