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老年人口達2122.1萬,“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發布(附規劃全文)
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關于印發山東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市老齡委、省老齡委成員單位、省直有關部門:
現將《山東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老齡工作委員會
2021年11月16日
(信息公開形式:主動公開)
山東省“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
為深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促進老齡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根據《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結合全省老齡事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背景
(一)“十三五”工作成效
“十三五”時期,是我省老齡事業快速發展時期。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老齡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關于老齡工作的決策部署,積極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見效,老齡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老齡事業發展制度體系更加健全。老齡法規、政策、措施陸續出臺,老齡事業發展制度缺項逐步填補,政策合力更加顯現。省人大常委會通過《山東省養老服務條例》,省政府出臺《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優化老年人優待政策的通知》,省老齡委印發《關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實施意見》,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山東省無障礙環境建設辦法》,多部門聯合發布《山東省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清單》《關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入推進醫養結合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各項政策措施穩步推進。
老年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2020年底,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7636.7萬人,參保率90%以上,連續1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全省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142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550元,居民大病保險最低段報銷比例提高至60%,16市之間實現省內異地住院醫療費用聯網結算,16市職工長期護理保險實現全覆蓋。
老年健康服務能力顯著增強。2020年底,全省有279所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占比59.3%;117所二級及以上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或治未病科,占比73%;老年人健康服務醫療機構增至158所,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5%,健康服務可及性進一步提高。全國醫養結合示范省創建成效明顯,全省醫養結合機構661家,12個市、120個縣(市、區)被確定為省醫養結合示范先行區;推出75個典型案例,出臺16個涉及醫養服務的地方性標準規范。“銀齡安康”工程參保人數7277.9萬人次,支付13.6億元保險理賠金。
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加快推進。2020年底,全省建成養老機構2373家、養老床位39.2萬張,其中護理型床位17萬張,占比43%;建有街道綜合性養老服務中心523處、社區日間照料中心3069處、農村幸福院10026家。全省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58%,有集中供養意愿的特困老年人實現愿進全進。建立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年發放資金7億多元,惠及66萬余人。完善老年社會福利和社會救助制度,城鄉低保平均標準分別達到每人每月732元和560元。
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不斷完善。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民法典》等普及宣傳,提高全社會尊老敬老意識。2020年底全省建成各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6萬余個、法律援助工作站437個。持續開展打擊電信詐騙、網絡詐騙專項斗爭,快偵快破涉老年人詐騙案件,有力遏制涉老詐騙案件上升勢頭。持續提高老年人優待水平,在全國率先提出不分國籍、不分地域,在魯期間均可享受免費乘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等優待政策。“十三五”期間,全省累計發放高齡津貼25億多元。
老年友好環境建設持續優化。2020年,全省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745個、涉及50.8萬戶,老年宜居環境得到有效改善和提升。推進無障礙環境市縣鎮村創建工作,進一步提升無障礙環境建設覆蓋面。建立省、市、縣三級老年大學辦學網絡體系,市、縣兩級老年大學覆蓋率達98%。全省各級文化館、文化站建立147個老年大學藝術分校。深入開展惠民演出活動,進一步擴大“五館一站”免費開放服務范圍。90%以上醫療機構開通老年人就醫綠色通道,老年友善型醫療機構占比持續提升。社會尊老敬老風氣日益濃厚,推出80個“全國敬老文明號”、127個全國敬老愛老助老模范人物。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逐步改善,進一步優化老年人出行、消費、就醫、金融等高頻事項服務方式,提高服務便捷性。醫養健康產業發展迅速,省委、省政府明確將醫養健康產業作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的“十強”產業和五大新興產業之一予以聚力推進,2020年底,全省醫養健康產業增加值達到4675.06億元,占GDP比重達到6.39%。
(二)形勢分析
“十四五”時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兩個百年夢想的交匯期,也是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要戰略機遇期。
——發展優勢。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老齡事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我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民生政策繼續加強。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人民健康狀況不斷改善。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為老服務能力不斷增強。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深入開展,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的認識進一步深化,老齡事業發展合力明顯增強。老年友好社會環境持續改善,全社會參與老齡事業發展的積極性不斷提高。
——問題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2020年我省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達2122.1萬人,占比20.9%,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1536.4萬人,占比15.13%,分別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2和1.63個百分點,老年人口規模進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間,第二次生育高峰期出生人口將進入老年階段,到2025年年底,預計60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2400萬,在總人口中占比將超過24%;65歲及以上人口將超過1700萬,在總人口中占比將達到17%。二是為老服務壓力明顯加大。經濟增速下降加上撫養比的不斷提升,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可持續發展壓力不斷增大,老年用品和服務供給不足,老齡產業市場亟待規范,基層老齡工作力量依然比較薄弱,老齡工作體制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三是老齡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在民生保障、養老服務、老年優待、老年健康等層面,地域之間、城鄉之間均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空巢、獨居、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數量進一步增加,空巢老年人家庭占比超過60%。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需求為目標,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加強老年政策制度設計,加大為老服務能力供給,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推動全省老齡事業實現新發展。
(二)基本原則
——堅持黨的領導,注重綜合協調。堅持黨對老齡事業的全面領導,進一步完善老齡事業的體制機制,不斷增強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老齡事業新發展格局的合力。堅持把應對人口老齡化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將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理念融入所有涉老政策,促進各項政策配套銜接。
——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共建共享。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適應老年人安度幸福晚年的需求,加大民生保障,落實老年優待,增強養老服務和老年健康供給能力。發揮老年人及其家庭在推動老齡事業發展中的作用,推動共同參與、共建共享。
——堅持政府主導,優化市場機制。發揮政府在制定政策、落實政策、兜底保障、加強監管等方面的主導作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調動各方積極性,著力構建社會保障體系、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支撐體系“三大基石”,積極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
——堅持改革創新,激發發展活力。將改革創新貫穿老齡事業發展全過程、各方面,推動發展理念、管理體制、運作機制轉變,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培育銀發經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精準對接老年人需求,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善,老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參保率均在95%以上。健康支撐體系更加完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80%,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占比穩步提高,老年人健康預期壽命持續提升。養老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60%以上,街道、鄉鎮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分別達到100%和60%以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到100%,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100%,養老機構醫養結合服務覆蓋率達到100%。老年人權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老年人優待水平持續提高。老年人社會參與進一步擴大,城鄉老年教育持續發展,老年人體育、休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支持老年人社會參與的各類平臺組織更加多元。老齡產業市場規模顯著擴大,老年人產品和用品供給充分,老年人需求得到較好滿足。社會環境更加適老宜居,科技支撐力度不斷加大,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問題明顯改善。老齡事業和老齡產業實現協同發展,老年友好型社會制度框架基本建立。
??????????????“十四五”期間老齡事業發展主要目標 | |||
基本項目 | 主 要 指 標 | “十三五” 期末值 | “十四五”預期目標 |
社會保障 | 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 ?90%以上 | 96% |
老年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 ?90%以上 | ≥95% | |
失能老年人長期護理補貼覆蓋率 | --- | ≥90% | |
健康服務 | 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 | --- | ≥65% |
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 | --- | ≥75% | |
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比例 | 59.3% | ≥80% | |
綜合性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老年友善醫療機構占比 | --- | ≥90% | |
醫療機構設置老年人綠色通道的比例 | 90% | 100% | |
養老服務 | 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 | 43% | ≥60% |
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 | 76% | 100% | |
鄉鎮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 | --- | ≥60% | |
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 | 66% | 100% | |
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 | --- | 100% | |
養老機構醫養結合覆蓋率 | 86% | 100% | |
友好環境 | 城市宜居社區創建比例 | --- | 80% |
開展全域范圍“敬老月”活動的縣(市、區)覆蓋率 | 95% | 100% | |
開展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社區覆蓋率 | --- | 100% | |
權益保障 | 縣(市、區)無固定生活來源的老年人法律援助覆蓋率 | 85% | 100% |
社會參與 | 老年大學縣級覆蓋率 | --- | 100% |
城鄉社區基層老年協會覆蓋率 | 80% | ≥90% | |
工作保障 | 社區內每千名老年人配備社工數量 | 0.3 | >1 |
三、主要任務
(一)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1.完善養老保險制度。進一步構建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養老保險制度體系。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和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擴大養老保險覆蓋面。完善養老保險待遇合理調整機制,適度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和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補充養老保險。按照國家統一安排,規范發展第三支柱養老保險,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財政廳、山東銀保監局)
2.健全醫療保障制度。健全、鞏固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健全籌資和待遇調整機制,逐步提高統籌層次,不斷增強醫療保障的公平性。探索建立醫療互助保險制度。規范和優化老年人慢性病用藥。鼓勵醫院開設老年人專用窗口,優化報銷流程。推進老年人意外傷害保險,擴大覆蓋范圍。大力發展補充醫療保險,鼓勵開發商業健康保險。(省醫保局、省衛生健康委、省總工會、山東銀保監局)
3.完善長期護理保障制度。完善我省長期護理保障政策。建立照護需求認定、照護等級評定標準、照護服務機構建設標準和照護人員服務質量標準等相關配套政策。鼓勵長期照護服務機構與商業保險公司合作,研究開發長期護理商業保險產品。促進長期照護保障制度與長期照護服務體系有機銜接,加強長期照護保障基金、照護服務機構和服務人員的管理。(省醫保局、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山東銀保監局)
4.完善社會救助及其他保障制度。充分發揮社會救助的兜底保障功能,進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家庭應保盡保。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對生活不能自理特困老年人根據其意愿實行集中供養和照護,失能特困老年人集中供養率達到并保持在60%以上;發揮臨時救助功能,幫助老年人解決因突發性問題而面臨的基本生活困難,保障其正常的基本生活。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各種助老公益慈善活動,向困難老年人提供資助或義務服務。落實經濟困難老年人補貼制度。繼續做好高齡津貼發放工作。(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
(二)健全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1.加強老年健康教育和預防保健。積極開展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活動,加強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及干預,引導老年人樹立健康生活理念,養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倡導健康教育進家庭、進社區、進老年大學(學校)課堂。鼓勵各級加大健康老齡化理念和健康科學知識宣傳力度,鼓勵各類媒體開辦健康欄目,拓展健康教育內容,普及健康科學知識。倡導預防為主的理念,加強疾病防控,減少疾病發生。充分發揮中醫“治未病”的優勢和作用,實施慢性病綜合防控戰略,強化高血壓、冠心病、癌癥、糖尿病等老年慢性病的篩查,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診治、早康復。到2025年,老年人健康素養水平明顯提高。(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委老干部局、省教育廳、省廣播電視局)
2.提升老年醫療和康復護理服務能力。加強老年醫院、康復醫院、護理院建設,不斷滿足老年群體醫療康復護理需求。推動建立省老年健康管理中心,鼓勵公共醫療資源豐富的地區將部分公立醫院轉為老年醫院或康復、護理機構。提高綜合性醫院為老年患者服務的能力,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老年醫學科的比例達到80%,進一步擴大康復、護理床位;政府辦二級以上中醫醫院全部設置康復科或治未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數量。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護理床位占比,鼓勵根據服務需求增設老年照護病床。加強互聯網在醫療行業的應用,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老年人建立電子健康檔案,提供醫療信息查詢、在線咨詢、遠程診治等服務。全面總結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預國家試點經驗做法,適時開展省級試點工作,探索推廣適合省情的老年人失能(失智)干預措施。2025年年底前,通過新建、轉型等方式,力爭全省新增100家左右老年醫院、康復醫院、
3.加強老年人心理關愛服務。重點針對老年人抑郁、焦慮等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開展心理健康狀況評估工作,為老年人特別是空巢、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心理輔導、情緒紓解等心理關懷服務。鼓勵設置心理科的醫療衛生機構、心理咨詢機構,開通老年人心理援助熱線,為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服務。加強精神障礙類疾病的防治宣傳教育,提高老年人認知水平和依從性。(省衛生健康委)
4.推動中醫藥與健康養老服務深度融合。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把中醫藥養生保健、中醫治未病、中醫診療等融入健康養老全過程。依托預防、醫療、康復等專業團隊,加大中醫藥養老保健知識宣傳,提升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素養。強化中醫治未病和康復能力建設,鼓勵中醫醫療機構自建、托管養老機構或與養老機構開展合作;有條件的中醫醫療機構開展社區和居家中醫藥健康養老服務。支持醫養結合機構、老年醫院、護理院等開展中醫藥康復理療項目。開展老年疾病的中醫西醫協同研究,按照安全有效、簡單易學的原則,研究老年人養生保健中醫適宜技術,并在康復醫院、護理院、醫養結合機構推廣使用。依托基層開展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2025年年底前,全省建立20個左右中醫藥特色醫養結合示范基地,65歲及以上老年人中醫藥健康管理率達到75%。(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
5.加快推進安寧療護服務。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幫助公眾尤其是老年人及其家屬了解安寧療護理念。加快安寧療護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明確服務內容、服務流程等規范。擴大安寧療護試點地區,支持發展社區和居家安寧療護服務。鼓勵引導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機構和社會公益慈善組織等各類服務主體開展安寧療護服務,提高安寧療護服務可及性。推動安寧療護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為安寧療護提供政策支持。2025年年底前,16市所轄每個縣域建成至少1個安寧療護病區,力爭5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提供安寧療護服務。(省衛生健康委)
(三)推動醫養有機融合發展
1.增強醫養結合服務供給。加快建立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鼓勵二級以下、有閑置資源的醫療機構開展養老服務,支持社會資本新建具備醫療衛生服務能力的養老機構,擴大全省醫養結合機構規模,滿足失能(失智)老年群體的需求。引導醫療衛生機構、養老服務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促進醫養康養融合發展。支持現有中等以上規模養老機構開辦醫療機構,中小型養老機構內部設立診所、衛生所(室)、醫務室、護理站,配備醫護人員,提高其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鼓勵醫療衛生機構在養老服務機構設立醫療服務站點,提供上門醫療服務。2025年年底前,醫養結合機構數量力爭增加150家左右,規模進一步擴大。(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
2.提升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能力。豐富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路徑,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通過家庭病床、上門巡診、家庭醫生簽約等方式,為確有需要的老年患者提供診療服務、醫療護理、康復治療、藥學服務、中醫服務等上門醫療服務;利用信息化新技術,推動“互聯網+護理服務”,將護理服務從機構延伸至社區和家庭,為高齡、失能等行動不便或確有困難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門巡診等居家醫療服務。按規定設立的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居家醫療服務項目,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備案公示。支持醫養結合機構發揮資源優勢,通過托管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輻射周邊地區等方式,嵌入式開展居家社區服務,打通醫養結合服務“最后一公里”。開展醫養結合機構服務質量提升行動,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能力。開展失能老年人健康評估與健康服務,改善其生活質量。推動社區養老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深度合作、建立緊密型合作關系。2025年年底前,居家社區醫養結合服務實現城鄉基本覆蓋。(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醫保局)
3.擴大醫養結合服務隊伍。實施醫養結合、老年醫學學科緊缺人才培訓項目,建設一批醫養結合培訓基地。鼓勵社會力量舉辦醫養照護師、健康管理師等培訓。支持醫養結合機構為有關院校教師實踐和學生實習提供崗位。落實醫師區域注冊制度,鼓勵退休醫務人員到醫養結合機構執業,支持中醫醫師在養老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服務。(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
4.提高醫養結合智慧化服務水平。加強醫養結合信息化建設,發展面向居家、社區和機構的智慧醫養結合服務。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護理服務”,實施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項目。開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促進行動,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智能技術,發展健康管理類可穿戴設備、健康監測設備、智能養老監護設備、服務機器人等。(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大數據局)
(四)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1.增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推動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新建小區按每百戶不少于20平方米的標準配建養老服務設施,既有小區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按每百戶不少于15平方米的標準調劑解決。鼓勵以失能老年人為重點,以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為主體,托管鄉鎮(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連鎖運營轄區日間照料設施和“家庭養老床位”,推動專業養老服務向社區和家庭延伸,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圈”。鼓勵和引導國有企業、社會組織、醫療機構、家政公司、物業企業等參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按照就近便利、安全優質、價格合理的原則,提供形式多樣的養老服務。積極推進城鄉社區(村)助老食堂或老年助餐點建設,支持引導市場主體針對老年人特點開發營養餐飲產品并建立配送體系。2025年年底前,實現街道、鄉鎮區域性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分別達到100%、60%以上,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達到100%。(省民政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2.推動養老機構提質增效。聚焦失能老年人長期照護剛性需求,盤活養老機構存量資源,優先支持新增護理型床位,提升養老機構長期照護服務能力。2025年年底前,全省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60%以上。聚焦失智老年人照護需求,加大認知障礙照護服務供給,鼓勵單獨建設認知障礙照護機構,或在養老機構中設置認知障礙照護專區,提供日常生活照護、自理能力訓練、社會融入參與等專業服務。引導養老機構根據自身定位,合理延伸服務范圍,為老年人提供居家期上門、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養老服務。按照“宜公則公、宜民則民”原則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推動具備條件的公辦養老機構實行委托運營或轉制為國有企業,盤活存量資源,提升服務質量。(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
3.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加快發展護理型、醫養結合型專業養老機構,完善安全、服務、管理、設施等標準,加強養老機構服務質量監管。建立健全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和養老服務評估制度,引入第三方評估,實行評估結果報告和社會公示。建立養老服務監管信息系統,形成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標準規范和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養老服務行業自律和信用體系建設。支持發展養老機構責任保險,提高養老機構抵御風險能力。(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市場監管局)
4.完善家庭養老的政策支持。鼓勵成年子女與老年父母共同生活或就近居住,履行贍養義務,承擔照料責任。鼓勵對需要長期照護的失能老年人家庭提供“喘息”服務,支持面向家庭照護成員開展護理技能培訓。加強已建成住宅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適老化無障礙改造,推進老舊小區坡道、樓梯扶手、電梯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服務設施改造。推動農村人居環境建設融入適老化標準,為農村老年人提供方便安全的出行和居家基本生活環境。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符合條件的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居家適老化改造。探索建立“養老顧問”制度,為老年人提供養老規劃、政策咨詢、資源推介等服務。探索互助養老模式,鼓勵成立互助養老志愿服務隊伍。(省民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五)加快銀發經濟發展
1.完善老齡產業政策。把老齡產業作為拉動內需、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動能,納入相關統計指標體系和政策體系,研究制定老齡產業發展的土地、融資、投資、用工、稅收等支持政策。建立老齡產業統計指標體系,加強老齡產業發展狀況監測。建立各級各類老齡產業行業協會,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服務、監督和管理作用。(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統計局)
2.做好重點產業培育。加快培育適老新產品新業態。開發具有老年特色的產品和生活用品,促進產品升級換代。提升我省老年服裝、食品和保健品、康復保健器材等優勢產業。加大技術引進和成果轉化力度,豐富產品體系,推動老年用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涉老企業品牌化、規模化、連鎖化發展。創新“互聯網+養老”等智慧養老模式,匯聚線上線下資源豐富產品供給,精準對接需求和供給,為老年人提供“菜單式”就近便捷養老服務。鼓勵發展適老智能家居產品。積極發展用于家庭養老及機構養老的監護床等智能監測、看護設備,開發殘障輔助等智能服務型機器人產品,加快老年功能代償產品研發。“十四五”期間,努力培育一批智慧健康養老研發企業,打造一批智慧養老品牌,統籌建設一批養老服務生產基地,扶持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的養老用品生產企業,打造帶動力和競爭力強的老齡產業龍頭企業,培育大批富有創新活力的中小企業,形成產業鏈條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好的產業集群。加快與院校、醫院聯合開展協同創新,推動老年用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揮產業資源匯集融通平臺作用,著力把山東青島康養產業博覽會打造成國內一流綜合性康養產業博覽會。2025年年底前,每個設區市培植在全省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企業3家以上,全省培植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品牌企業10家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科技廳)
3.促進養老產業融合發展。實施“養老+行業”專項行動,推動養老服務與文化、旅游、餐飲、體育、家政、教育、養生、健康、金融、地產、物業等行業深度融合發展。在傳統產業中滲入老齡元素,促進老齡與關聯產業融合發展、跨域發展、跨界發展,合理延展老齡產業覆蓋范圍和產業鏈條。推動與養老服務上下游產業配套平臺建設。鼓勵多種業態復合發展和新型經營模式探索,推動“養老+醫療+保險”模式、“養老養生+現代農業”模式、健康養老綜合體帶動社區服務模式以及輻射農村養老模式等新業態發展。拓寬資金渠道,充分發揮省級醫養健康產業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同時,制定扶持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發展養老服務業。(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
(六)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
1.加強適老化設施改造。進一步完善涉老設施建設標準體系,組織相關標準的宣傳貫徹,增強執行技術標準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全省適老化設施覆蓋面。普及老年住宅標準,開發老年宜居住宅和養老社區,鼓勵建設老少同居社區,促進代際融合。積極參加全國示范性老年友好型城鄉社區評選活動。加強老舊小區適老化改造,鼓勵各地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對老舊小區內人行道、單元門口、活動廣場、便利店等進行適老化改造,鼓勵有條件的加裝電梯。對既有的社區道路設施、休憩設施、信息化設施、社區服務場所以及超市、銀行、醫院、公園、體育場館、文化場所等與老年人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進行適老化改造。建設便捷舒適的無障礙出行環境。加大對城市道路、公共交通工具、信號燈、隔離帶等設施設備的適老化改造力度。(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交通運輸廳、省公安廳、省衛生健康委、省殘聯)
2.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事項,持續推動充分兼顧老年人需要的智慧社會建設,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技術服務創新并行,在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基礎上,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加強技術創新,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化產品和服務。深入實施智慧助老行動,研究編制一批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培訓教材,加強對老年人的培訓指導。(省發展改革委、省衛生健康委牽頭)
(七)保障老年人合法權益
1.加強老齡法治建設。健全貫徹《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山東省老年人權益保障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聯合執法、執法檢查、綜合評估等制度,健全老年人社會優待制度體系。“十四五”期間,出臺新修訂的《山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獨生子女父母護理假等有關規定。(省衛生健康委、省司法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
2.加大普法宣傳教育。開展適合老年人認知特點的法治宣傳活動,鼓勵老年人學法、用法,增強維權意識,提高識別和防范非法集資、電信詐騙、坑蒙拐騙等非法侵害的能力,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利用“12.4國家憲法日”、“憲法宣傳周”、“敬老月”、“山東省法治宣傳教育月”等重要時間節點,開展老年人主題法治宣傳活動,支持大眾傳媒開展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治宣傳。(省衛生健康委、省公安廳、省司法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3.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機制。健全老年人維權工作機制,執行老齡政策法規,確保老年人的事情有人管、困難有人幫。做好老年人來信來訪工作,完善涉老案件調解、仲裁、訴訟等糾紛解決機制,鼓勵多部門聯合執法,加大涉老執法檢查力度。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群眾性自治組織、老年社會組織的作用,完善社會監督、矛盾糾紛排查調解、多部門綜合治理等機制。加強老年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務。重點做好農村、高齡、空巢、失能、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等困難老年群體的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視情降低老年人法律援助門檻,拓展基層服務網絡,推進法律援助工作站(點)向城市社區、農村延伸,方便老年人及時就近尋求法律援助。(省衛生健康委、省司法廳、省公安廳、省高級法院、省檢察院)
4.落實老年優待政策。逐步健全老年人社會優待制度體系,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普遍建立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老年人優待制度,落實老年人醫療服務優待政策,為老年人特別是高齡、重癥、殘疾、失能老年人就醫提供便利條件。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向老年人免費或優惠開放。鼓勵旅游景區在淡季時對老年人給予更加優惠或免費待遇。交通、金融、電信、餐飲等公共服務行業為老年人提供優待便利服務。司法機關和司法行政機關進一步完善服務形式,為高齡、失能、殘疾等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報案、訴訟、法律援助等提供便利。完善老年優待服務場所的優待標識,公布優待內容。(省衛生健康委、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司法廳、省公安廳、省高級法院、省檢察院、省體育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山東銀保監局)
(八)積極發揮老年人作用
1.加快發展老年教育。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老年教育服務體系,辦好老年人家門口的老年教育。在建好現有老年教育機構的基礎上,依托社區教育辦學網絡或者通過發掘社區內黨群建設、文化藝術、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各類資源的教育內涵,為老年人提供適宜的學習空間。發揮老年大學的帶動和引領作用,將集聚的教育資源向基層和社區輻射。發揮高等學校、職業院校、開放大學等人才優勢和專業優勢,積極服務老年教育。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老年教育,推進養教結合的老年教育模式。發展老年遠程教育,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提升老年教育服務能力。(省教育廳、省委老干部局、山東老年大學、省衛生健康委、省民政廳)
2.加強老年人力資源開發。支持基層老年人協會、老年人體育協會、老年人科技協會、老年大學協會、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等涉老社會組織規范化建設,促進老年人通過社會組織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推動用人單位與受聘老年人依法簽訂協議,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權益。鼓勵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為老年人再就業搭建公共服務平臺。(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高級法院、省科技廳、省體育局、省委老干部局、山東老年大學)
3.開展老年志愿服務。扶持培育各類為老志愿服務組織,廣泛開展各類為老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在校生志愿服務和暑期實踐、相關專業技能學生社會實習、社會愛心人士志愿服務等,與老年人生活服務、健康服務、精神慰藉、法律援助等有效對接。試點推廣“時間銀行”,實行“訂單式”志愿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陪伴聊天、陪同購物、陪同就醫、服務繳費、法律援助、智能設備培訓等服務,建立志愿服務儲蓄、回饋、激勵與評價機制,提升志愿服務的持續性、規范性與有效性。(省委宣傳部、省民政廳、省教育廳、團省委、省衛生健康委)
4.加強老年群眾組織建設。加強黨對老年群眾組織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創建一批覆蓋面廣、參與性寬、內容積極向上的老年群體組織,為老年人廣泛參與社會活動、提升精神文化生活品質創造條件。基層普遍建立老年協會組織,推動協會規范性發展,充分發揮老年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的積極作用。2025年年底前,成立老年協會的城鄉社區達到90%以上。(省民政廳、省衛生健康委)
(九)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
1.加強老齡化國情省情教育。加強老齡社會形勢教育,引導全社會準確把握老齡社會對我省經濟、政治、文化等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看待我省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規律,進一步增強全社會及時、科學、綜合應對老齡社會的共識。積極宣傳老齡政策法規,做好老齡政策法規教育。開展具有民族特色、時代特征的孝親敬老文化教育,把弘揚孝親敬老文化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倡導全社會樹立積極老齡觀,積極看待老齡社會、老年人和老年生活。對老年人進行自立、自強教育,引導廣大老年人增強自尊、自愛意識。鼓勵各地爭創“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重點聯系城市”,創建“老年友好型”城市和“老年友好型”城鄉社區,引導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發展改革委、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廣播電視局)
2.弘揚社會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我省“孝德”文化優勢,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廣泛開展“情暖夕陽紅”愛老助老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積極開展養老、孝老、敬老宣傳教育活動,推進孝親敬老文化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開展“敬老月”、“敬老文明號”、“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充分發揮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作用,加大對敬老模范家庭、為老服務先進個人、助老優秀組織的宣傳報道,在全社會形成弘揚尊老、愛老、助老、敬老的良好氛圍。利用中國傳統節日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敬老愛老活動。(省衛生健康委、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省民政廳、省廣播電視局)
3.豐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鼓勵各地改建、擴建或新建一批老年公共文化場所,滿足老年人文化活動需求。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為老服務功能,支持社會各界廣泛開展適合老年人特點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創作推廣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支持舉辦山東省老年人運動會。鼓勵老年人參加國家體育鍛煉標準達標測驗活動。(省衛生健康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體育局)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黨的領導。堅持黨對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全面領導,發揮各級黨委的領導核心作用,為規劃實施提供堅強保證;縣級以上地方政府要加強對本規劃的實施、組織和督導,將老齡事業納入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重點工作、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統抓統管,堅持大事大抓、高效推進,堅持統籌協調,層層壓實責任,確保規劃落實落地。
(二)健全制度機制。進一步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行動的老齡工作格局;發揮老齡工作委員會作用,定期研究解決規劃實施中的重大問題,推動重點任務、重點項目落實;進一步健全政策激勵、隊伍建設、資金投入、績效評估、監督管理等制度措施,強化要素保障,形成工作合力,加快推進規劃實施。
(三)加大經費投入。各地要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和老年人口增長情況,結合當地老齡事業發展的需要,建立健全穩定的老齡事業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提供必要的財力保障;加強老齡工作各項經費的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鼓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入老齡事業,形成財政資金、社會資本、慈善基金等多元化經費投入模式。
(四)強化督導評估。各地要建立健全規劃實施動態監測機制,對規劃實施情況進行定期督導評估,掌握規劃實施進展情況,及時發現存在的困難和突出問題,認真研究解決,確保規劃各項任務如期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