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賬號 | 忘記密碼
這意味著,將醫療與養老進行密切結合,推動整合優化基層醫療衛生和養老資源,提供醫療救治、康復護理、生活照料等服務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這也標志著中國醫養產業發展風口正式到來。中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齡人口達到了2.64億人,占比18.7%,超過了德、法、英三國人口總數,并且據聯合國人口署的預測推算,這一數字在2035年時還將上升至4億。另據艾媒數據,2017年中國醫養結合行業市場規模達5245億元,預測2021年中國醫養結合行業市場規模超萬億元。另外,中國社科院2016年發布的《中國養老產業發展白皮書》也預計,到2030年,中國養老產業的規模將達到13萬億元。有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創建完善的醫養結合服務模式離不開良好的政策導向和保障機制。全國各地醫院開展醫養結合服務都還處于試點和探索階段,各地差異較大,缺乏統一的醫院開展醫養結合服務扶持政策和支持系統。而此次政策推動下,將為中國醫養產業帶來新一輪的增長機遇。“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否擁有較好的養老體系和養老機構,成為一個社會性問題。因此,政府一直以來都提倡發展養老產業的規劃,并在‘十二五’期間發布一系列政策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進來,而巨大的市場潛力也將吸引越來越多養老服務的市場參與者加入其中。”該分析師說道。-01-國家密集出臺新政助推老年醫養服務發展梳理《工作意見》不難看出,發展健全的養老服務模式被提及的較為頻繁。具體包括:創新居家社區養老服務模式、進一步規范發展機構養老、建立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完善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等,而這與不久前發布的有關“15省份將開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通知不謀而合。就在此前(11月2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老年醫療護理服務試點工作的通知。該通知也明確,要加快推動各地落實《關于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老年護理服務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老年人居家醫療服務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切實增加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供給,精準對接老年人多樣化醫療護理服務需求。在談及此次《工作意見》出臺的影響時,泰康相關負責人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工作意見》不僅要積極應對老齡化,將提升老年人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放在了首位,也把大力發展銀發經濟放在了顯著的位置。可以說,《工作意見》的出臺對整個社會和諧與產業發展都釋放了非常積極的信號。具體而言:一方面,從社會層面來看,透過《工作意見》可以感受到對老齡化更多正面和樂觀的期望。在過去,老齡化被認為是一種消極的現象,社會普遍認知是人口老齡化會對消費、生產力、就業、創新等造成負擔,老年人就是純粹的消耗社會資源。但是伴隨著長壽時代的到來,人們逐漸開始認知到老齡化其實是社會經濟、醫療、公共衛生領域取得進步的體現,因此倡導理智、客觀的“積極應對老齡化”。一方面,個人需要重新規劃和安排生命的全過程,重新定義老年人的社會價值和社會角色,另一方面長壽時代也會促進社會的經濟、政治、文化結構作出相應合理的調整,長壽時代催生長壽經濟,這也將為整個社會帶來新的機遇。另一方面,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透過《工作意見》也看到了很多與老齡事業發展相關的產業機會,將吸引和鼓勵更多的資本進入到這個行業。產業機會歸納起來最核心的就是養老的“籌資端”與“服務端”的建設。“老年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僅要注重支付端,推動第三支柱的養老金體系的建立,也需要在服務端發力,充分發揮市場的力量,加速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上述泰康相關負責人說道。-02-醫養性質的康養服務者不斷入局據AgeLifePro統計,截至2020年底,已有至少11個國家的40家公司進軍中國養老市場,遍布17個省份,已建成44個項目,這些外企中有12家來自美國,11家來自日本,11家來自歐洲,1家來自韓國,1家來自新加坡。其中,美日企業成為進軍中國養老市場的大部隊,占比超過50%。在中國的養老市場,美國、日本、歐洲企業三足鼎立局面已經形成。也是在政策的推動之下,醫養性質的康養服務產業成為“香餑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也發現,目前參與康養服務市場,布局康養產業的投資機構主要分為四類:一是泰康、國壽、平安、太平等保險企業。主要布局一二線城市的中高端康養市場,以重資產模式為主,發展養老、醫療等服務業。通過打造支付與康養服務的產業閉環,促進保單銷售,實現資金回流;二是萬科、綠地、恒大、華潤、遠洋、萬達等地產企業。房地產企業聚焦多元業態布局,輕重資產相結合,深度整合自有存量物業。通過布局銷售押金卡、會籍卡、使用權或產權形式的養老項目,回收資金,實現滾動發展;三是聯實(澳大利亞)、歐葆庭(法國)、凱健(美國)等外資巨頭。以品牌輸出為主,多與國內地產公司、險資合作,對國內項目進行委托運營,獲得運營管理收入。少量外資以重資產模式在國內自建項目,作為其本國養老經驗在中國的延伸。四是人壽堂、百仁堂、福壽康、慧享福、愛照護等護理醫院。以養老服務為主要競爭優勢,大多通過租賃、公建民營等方式持有物業。通過為客戶提供居家上門、社區護理等收取服務費。有分析師也表示,隨著老齡化趨勢不斷加速,中國養老市場一直保持著較高增長。2018年中國養老市場規模已超6.56萬億。由于中產階級養老意識的逐漸擴大,對養老服務需求將進一步提升。而除了擴容醫養機構的規模外,此次從政策端發力,也將對于行業的規范起到一定的作用。在談及《工作意見》對行業未來發展方向的影響時,聯實集團相關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對聯實集團來說,《工作意見》的頒布為整個行業的進一步規范和發展起到了重要指導作用,也傳達了重要的信息。國家加強對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的監管,不僅有利于推動行業的規范和發展,也有利于企業更加明確地理解和落實相關政策和法規。同時,這也必將加快行業優勝劣汰的步伐。只有真正沉得下心,用心做好養老服務的機構,才能走得更好更遠。對于老年人來說,也會更加放心和安心。“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我們希望從中央的指導意見到具體地方政策,未來可以更快地落地和執行,讓企業可以有法可依,有規可循。提供更多的專項養老用地,逐步推進開放養老REITs市場,優先在養老社區設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打通異地就醫醫保結算,以及養老社區享受民水民電待遇。”聯實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道。-03-政策帶來機遇背后也需應對行業挑戰毫無疑問國內老齡化趨勢不斷攀升,入局康養產業者不斷,類型也日益增多,目前,高端醫養服務正沿著個性化、便捷化、深度化方向發展,通過會員制管理,為患者不僅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在就醫的掛號、預約、就診等方面也開辟綠色通道。但與此同時,如何進一步拓展服務深度,向個性化體檢、健康管理等高附加值醫療服務方向發展,針對不同患者制定個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也已成為當下聚焦的方向。然而,要想做好高端醫養服務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高端醫養服務在新一輪發展中蘊藏著巨大的機遇,同時也面臨人才、管理、資金等諸多挑戰。國海證券認為,中國社會老齡化加速,養老服務市場供需缺口大。隨著我國計劃生育措施的推進與預期壽命的延長,2020年老年人口將達到2.4億人,占總人口的17.17%;到2030年,老年人口總量將超過3億,老齡化水平推進到20%以上。同時,失能老年人口、無子女老年人和失獨老年人等持續增多。這樣的變化將給我國養老體系帶來巨大的挑戰。目前我國養老服務體系處于初期階段,在相應的養老基礎服務設施、對應的制度建設、養老服務產品和從業人員方面具存在供給不足。針對這一現象,上述行業分析師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人才是高端服務行業面臨的普遍性困難,以醫療服務為例,為老人提供看病就醫的過程中,需要配備的醫護資源不僅醫療技術要好、外語要好、服務理念也要強,但這對不少醫養機構來講是一個挑戰。畢竟,高端服務行業門檻比較高,人才來源就會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醫養服務機構需要基于中國特色,招募高質量人才,然后投入大量的資源,進行技能培訓,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在這一行業,從業意愿低、人員流動性大,雖然市場供不應求,但照料護理服務業仍存在人難招、人難管、人難留的局面。”該分析師說道。實際上,國老齡辦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韶也曾公開直言,專業照護人才短缺是構建養老照護體系的瓶頸性問題。因此,要建立完善養老服務職業體系,除了開展養老護理員職業技術等級認定,還可以設立養老“照護師”職業;同時,建立完善以長期護理保險制度為代表的照護保障制度,吸納更多人從事養老服務工作。除此之外,差異化競爭也是必然選擇。勃林格殷格翰大中華區健康創新事業部負責人費子芙此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找準當下老年人群需求重點極為重要。從醫養的“醫”出發,在中國,醫療體系更關注與治療本身,同時,治療的部分已經被中國公立醫院主導,因此,作為養老產業服務承接者,如何發揮補充作用變得極為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