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養老觀察:責任與義務,未來養老院能否代替子女盡孝?
前段時間看到一段新聞熱搜的視頻,視頻中的小伙子是90后,在視頻中訴苦“90后最怕的事來了,父親腦溢血后住院,需要24小時看護,請了護工,自己已經請假7天了,在不回去上班工作就要丟了。”評論中引發了許多同齡人的共鳴,許多人說出了自己家也處于作者這個情況,更有不少人提議,實在不行,就送父親去養老院吧,這一提議立刻炸開了鍋。
有人認為,給父母養老本來就是子女的責任和義務,養老院怎么能代替子女盡孝?況且現在很多養老院在各方面還不夠讓人安心,相信有孝心的子女不管壓力多大,都會選擇將父母留在家中親自照顧的。但也有人認為年輕人忙,讓他們天天照顧不現實,老了被子女送去養老院也可以理解,不能用這一點來判斷子女孝心;不孝順的子女即使把父母留在家也不會好到哪去,不管是在家還是送去養老院,能給老人營造好的生活環境,這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現在老人和家屬對養老院的選擇已經不僅僅停留在吃得如何,住得咋樣了。他們關心的可能更加的深層次,比如老人的身體健康如何保障。很多老年人歲數大了生活可以自理,只不過身體不如年輕人,還有各種慢性疾病。如果在科學的指導和防控下,完全可以讓長者獲得更高質量的晚年生活。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實現“有病治病、無病療養”,能夠滿足高齡、失能、空巢、患病等人群的多重需求,減輕家屬的家庭負擔,是老人養老的更好選擇。
一般來說新型養老機構都會把生活照護、基礎護理和臨床護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在居住上,配有齊全的適老化設施,重視舒適的居住體驗;在飲食上,由專業營養師提供全程營養支持,為入住老人準備適合的食物;醫養結合的機構,不僅在醫療上有專業的醫護人員守護,還有養老院的護理人員照料,老人既能享受生活上的服務,又能得到健康上的保障。此外,養老院還會根據老人的生活習慣和愛好,制定健康科學的專屬娛樂計劃,根據入住老人的興趣和愛好,每周安排文藝、手工、書法、繪畫、唱歌、跳舞等活動,豐富老人的晚年生活。
而且現階段通過政府推行的補貼政策、長護險的試點正在推行、醫社保等結合起來,在未來,自身所需支付的費用相對于住醫院來說,性價比還是更高的。而且無需家屬耽擱工作來守候,節省了家屬的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
大家覺得這種方式可行嗎?歡迎您在評論區留言,說出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