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康復、生活照料……這些需求在家門口就能解決!靜安這里正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
種滿花草的小院里
幾位老人正圍坐在一起做游戲
這是日前記者在石門二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日間照護中心看到的溫馨一幕。
這個以認知癥照護為特色的
日間照護中心
位于居民區內,
而它的一墻之隔,
還有長者照護之家、
社區護理站等
康復護理空間。
這個“嵌”在社區內的養老機構,讓老人不離開熟悉的家人和環境,就能享受專業的養老服務,這正是近年來在中心城區特別受到歡迎的“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
作為較早開始探索這一模式的石門二路街道,經過這些年的不斷實踐,將服務空間、服務內容、運作方式、工作資源等不斷“嵌”入社區,并逐步將機構養老、社區養老、居家養老資源打通,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實現“15分鐘養老服務圈”。更靈活
康養服務空間“嵌”入老人身邊
2020年,石門二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實現擴容增能,在三樓新建了一個685平方米的康養護理空間,涵蓋輔具用具租賃、養老云顧問咨詢、智能居家產品展示場景式實訓基地、健康護理站、康復門診等多個功能區,把各種為老服務“嵌”入社區,在一幢樓內,為老人“一站式”解決康復護理需求。此外,養老顧問直播間還可以通過線上互動,為老人家屬提供養老政策咨詢、日常護理培訓等服務。
對此,街道服務辦主任吳林華表示,街道此舉旨在升級無圍墻式綜合為老服務,在功能上整合“一站式綜合服務”“一體化資源統籌”“一網覆蓋信息管理”和“一門式辦事窗口”,進一步健全“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體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深化嵌入式養老服務內涵。早在2016年,石門二路街道率先探索“一站式照護”模式,在綜合為老服務中心設置了一個長者照護之家,為社區內失能老人提供24小時住養、喘息式康復服務。2019年,在與長者照護之家一墻之隔的200余平方米場地,開辟作為認知癥照護特色的日間照護中心。此外,社區護理站采用“居家護理+社區照護”模式,提供站點、家庭康復護理服務,輻射社區老年群體。街道還有七個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均勻布點,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潔等以生活照料為主的站點式服務。
長者照護之家平均每年服務42人,通過床位流轉提升服務頻次。
日間照護中心通過錯時服務、項目化服務等形式,平均每月服務220人次。
長者照護之家與長期護理保險聯動,常年為 418位老人提供上門護理服務。
樂齡家園助老服務站常年為280余名社區無子女老人、高齡行動不便老人提供傳統“十助”服務。
由此,一個
多點位、全覆蓋的服務網絡
為嵌入式養老服務模式
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更專業
分類服務方式“嵌”入機構護理
年過九旬的葉阿婆,已經在石門二路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日間照護中心接受照護服務近一年,葉阿婆患有輕度的認知癥,女兒遠在國外,年邁的老伴無力照顧她,便把她送到了這里。
在這個環境溫馨又近在家門口的日間護理中心,葉阿婆和其他幾位同樣患有認知障礙的“老伙伴”一起,不僅受到護理人員的悉心照料,更得到頗具針對性的專業干預。
每天,做手工、做保健操、益智康復訓練等針對認知癥老人設計的活動,在專業護理員的指導下有序開展。
結束一天的活動,葉阿婆可以回到家,享受熟悉的環境和親情。經專業護理、專家確認,葉阿婆的認知障礙發展得到了有效減緩。去年,街道對長者照護之家進行了改建,不僅拓展了8張床位,更將功能區重新劃分,分區分類為老人提供照護服務。
一樓為失能老人提供住養、喘息式康復服務;
二樓則主要為中度及以上認知癥老人照護床位。
在這里,主要還是提供康復服務,希望多數老人在經過3-6個月的中短期照護服務后,能夠順利回歸家庭,實現居家養老。據了解,街道委托專業團隊——上海福苑養老服務有限公司,對社區綜合為老服務中心進行運營。
該公司運營副總盛華告訴記者,嵌入式養老的模式真正實現了機構、社區、家庭間的聯動和轉接。
葉阿婆一年多前摔了一跤,腿骨折,家屬把她送到長者照護之家,接受中短期的照護、康復服務。
康復回歸家庭后,家屬發現她出現了認知功能障礙,記憶力明顯下降已影響基本生活自理能力,便把她送到日間照護中心接受干預和照護。
平時,護理站人員也會每周上門一次,為老人提供代配藥、健康監測、認知訓練等服務。
這樣,老人的醫療、康復等等需求,在家門口就能得到輕松解決。更溫情
可選服務內容“嵌”入家庭照護在位于街道綜合為老服務中心三樓的辦公室里,一排排檔案冊整齊碼放在書架上。據了解,目前社區在冊的1000多名老人,一人一檔進行統一管理。這樣能夠精準地了解老人的需求,并且可以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提供或者調整相應的照護服務。
工作人員肖正會告訴記者,在社區,不少老人根據長護險等級評估,享受相應的上門護理服務,但很多時候,護理的內容和頻次都無法滿足老人的實際需求。因此,家庭床位照護服務作為護理服務的補充,日益受到老人們的歡迎。
90多歲的獨居老人陳阿婆不僅失聰,而且生活自理能力也日漸下降。根據等級評估,社區護理站為其提供每周5天、每天1小時的上門護理服務。
護理員張阿姨每天上午準時到陳阿婆家報到,針對她的個體情況,幫助她做些生活能力訓練,以及助浴、剪指甲等護理服務。
然而,對于高齡獨居的陳阿婆來說,每周5次服務還不“解渴”,于是,老人提出購買雙休日的家庭床位照護服務,還是張阿姨上門,為其提供針對性的照料服務。街道方面表示,目前,不少社區老人對于家庭床位照護服務充滿期待,此項服務類似于鐘點工但又比鐘點工更專業,服務內容也更豐富廣泛、靈活可選。
更重要的是,家庭床位照護服務在護理站服務的基礎上,將個性化、連續性的服務,從機構延伸到社區、到家庭,并且希望實現醫保結算,讓老人在家便能得到專業溫馨、經濟實惠的服務。
為此,街道將多方面探索,全方位整合,爭取資源,借勢借力,真正實現為老服務資源就近可及,服務內容多元可選,服務項目實惠可用。記者:王彥琰
圖片:石門二路街道
原標題:《醫療、康復、生活照料……這些需求在家門口就能解決!靜安這里正打造“沒有圍墻的養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