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成兩會重點議題:農村養老、智能化、社區養老、生前預囑受關注
積極探索破解農村養老難題,在民生保障上做好有效銜接。
農村老年人是鄉村振興中的特殊群體,在家庭完成易地搬遷、兒孫進城之后,難以走出大山、融入城鎮的他們,就成為全家牽掛和憂慮所在。
如果家里有了生病需要照料的老人,子女往往就不能外出打工,打工夫妻常常因此被迫分居,成本和代價都很大。較之城市,破解農村養老難題顯得更為重要和迫切。
對此,錢學明建議各地可在“實現縣鄉村醫療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基礎上,加快推進農村醫養融合步伐,由鄉鎮衛生院院長兼任養老院院長,也就是讓鄉鎮衛生院全面托管養老院,緩解“醫院不能養、養老院不能醫”的現實難題。
同時,探索以行政村為單位建設集中就近養老機構,作為鄉鎮醫養融合機構分支,促進家庭自理、機構服務與社會救助相互補充,更好滿足農村老年人對生活照料、醫療服務和親情關懷等多層次養老需求。
加快推動智慧養老進社區,用科技讓老年人的生活更簡單更幸福。
近年來,多地呈現“9073”的養老格局,即90%的老人依托社區居家養老,7%的老人在社區機構養老,3%的老人在養老院等機構養老。但就目前社區情況而言,真正能夠系統性開展養老服務工作的還僅限于經濟條件較好的部分城市社區。
在社區養老人力資源不足的現實情況下,智能音箱等智能設備既能便利老年人的生活,也能幫助社區實現養老管理智能化,更好地滿足老年人養老需求。
對此,李彥宏委員建議相關部門加強政策引導,鼓勵更多智能設備進社區,拓展和深化智慧養老服務。
首先,加速實現與老年人相關的醫療服務與健康管理設備智能化,通過智能音箱、可穿戴設備等智能設備幫助老年人對健康醫療數據進行收集與跟蹤,從而更好地管理健康;加快建設搭載在智能設備中的適老化綜合管理信息服務平臺,打通社區服務資源和衛生醫療資源,面向老年人提供家醫服務、慢病管理、緊急呼叫等綜合服務。
其次,引導企業擴大適老化智能設備供給,全面普及以語音為核心,結合眼神、手勢等多模交互的人工智能助手,將其搭載到老年人常用的設備中,讓老年群體在日常生活的各個場景都能享受到科技發展帶來的便捷。
最后,依托人工智能產品和技術,在具備條件的城市選擇老年人較多、陪護需求較高的社區進行智慧養老試點。
建議推廣生前預囑:事先表達生命末期的醫療意愿。
全國政協委員黃改榮表示,在醫療實踐中,很多處于生命末期的患者無法準確表達就診意愿,而醫療機構出于救人的天職,均無法或不能拒絕對患者使用生命支持系統以延續生命。“患者最終插著各種管子,痛苦離去,這可能是對生命的不尊重。”
對此,黃改榮建議推廣生前預囑,即人在意識清楚時簽署文書,事先表達出自己在生命末期的醫療意愿。具體內容為:
①加大健康保健知識宣傳,強化居民生前保健意識。
②充分保證患者的知情權、健康權、生命權及生命尊嚴,使其有權了解自己所患疾病,能在意識清醒時自愿做出醫療選擇。
③建議使生前預囑文書合法化,解除患者、家屬及醫療機構的擔憂和無奈。
建議做活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構建居家養老服務供應鏈。
一、鼓勵整合城區養老機構,以核心企業為主體構建居家養老服務供應鏈,要求核心企業整合養老服務供應鏈的上下游資源,引導日間照料中心與社區嵌入式養老院、專業的養老院構建養老服務供應鏈,連鎖發展,形成品牌經營,業態融合。
連鎖經營后日間照料中心可以集中供餐,醫生巡回診療,很多成本可以在供應鏈上分攤。
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對日間照料中心提供的基本養老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分類補貼,這樣可以鼓勵日間照料中心承擔基本養老服務,成為公共產品,也可以適當增加日間照料中心的收入,讓財政資金精準有效使用。
三、設置日間照料中心的基本服務內容和考核認證標準,在老年餐桌的基礎上建議將送餐、助浴、慢病管理、基礎醫療服務、居家服務協助、退休規劃、志愿者機會等納入服務內容。
四、建議養老機構的布局在市一級統一規劃,鼓勵核心企業在城市形成連鎖發展,這樣也便于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