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石松:打通基層“最后一公里” ,破解老齡化痛點、難點、堵點
黃石松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老齡工作頂層設計不斷完善,老齡工作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老齡工作迎來全新格局,但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重點、難點、痛點、堵點仍然在基層“最后一公里”,必須以整體性社會治理的視角統籌推進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
中國經濟時報:“十四五”時期,我國人口老齡化還將加劇,在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四梁八柱”總體框架基本成型的背景下,您認為,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還有哪些重點和難點問題?
黃石松: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實現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重點在基層,難點也在基層。
老人和家庭反映,老人和家庭不肯花錢,存在“把政府給的補貼花完、月底突擊花錢”的現象;老人需要整合式、一站式服務,但找不到供應商;老人消費后對服務質量追溯和監管缺失,維權困難;吃飯難、看病拿藥難;由于環境不宜居,老樓無電梯,下樓難、出門難;子女有心無力,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養老服務供應商反映,市場發育不充分,營商環境仍需改善,受行政轄區制約,跨地區開展業務困難,一些企業看哪項業務給補貼就干什么,市場不規范;一些項目和事項互為前置制約,準入容易準營難;融資難、融資貴,整體負擔重,人力成本高,持續經營困難仍然突出。
社區老齡工作者反映,事多事雜,工作目標不明確,“上面給什么政策就做什么工作”、“上面提什么要求就做到什么程度”、“市區給多少錢就辦多少事”的狀態,缺乏統籌的規劃和中長期的計劃;責權不對等,社區老齡工作協調難度大,常常處于“到處磕頭求人”的境地;抗風險能力差,一說是社區組織的事情,老人就認為是免費的,至少要有優惠和福利;出了問題老人就找社區;基層可用于養老的資源十分匱乏,社區缺乏管理和約束養老服務商的手段,市場監管困難,解決老人和供應商糾紛困難,政策、資金、技術沒有集成。
以上現象反映出我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最后一米”的體制性障礙,突出表現在:一是養老服務工作條塊分割,屬地管理和部門管理“各管一段”;二是養老服務政策碎片化,養老政策和健康政策不能有效銜接,民政補貼政策與醫保、長護險政策不能有效銜接,老舊小區改造政策與戶內適老化改造、智能化改造不能有效銜接;三是養老服務資源分散低效,社區養老服務活力不足,居家上門服務發育不足,機構輻射居家服務不足,互助養老服務散點化,智慧養老服務空心化、各自為政;四是養老服務供需結構性錯位,老年人分布與設施分布不匹配,服務內容和實際需求不適配,機構、社區、居家養老三種模式不適配,線上、線下不適配。
構建新時代基于街(鄉、鎮)的一體化養老服務體系
中國經濟時報:針對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體制性障礙,您有哪些建議?
黃石松:在城市,街道辦事處在老齡法律和政策制度的貫徹落實上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在農村,鄉鎮是最基層的社會治理單元,街道(鄉、鎮)層面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敗,將決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總體目標是否實現。
在具體建議方面,一是要推進機構、社區、居家“三張床”的協調發展,形成立體化就近精準養老服務網絡。在此基礎上,結合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并以環境和科技適老化提升服務專業性。二是推進志愿互助養老服務區域一體化。三是推進醫養、康養一體化融合發展。四是推進養老信息平臺一體化發展。五是完善基層老齡工作社會參與、評估機制,推進養老服務一體化組織保障。
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